生物制药设备国产替代加速这两方面仍需不断突破

发布日期:2024-04-05 来源:医用纯化水设备

  业内预测,全球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019年的286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680亿美元,我国生物药市场空间也将由2019年的3120亿元增至2030年的13030亿元。而照此增速,在2021年国内生物制药上游耗材市场规模到约127亿元的背景下,2025年就将达到约26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除了市场逐步扩大外,其实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一次性工艺及设备领域在技术方面也已取得长足进步,国产化正慢慢地提高。据了解,我国一次性生物工艺、技术最早从欧美发展而来,过去多数制药企业采用进口设备和耗材作为药品研发和生产的基础。因此,在中国市场中,国产化设备和耗材仅仅不到30%的市场占有率。但2020年以来,我国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链“补链、延链”力度增强,一次性耗材、系统、设备等细分赛道国产替代已成行业大势所趋。

  其中,在上游耗材领域,当前就已有不少本土企业有所布局,并已有亮眼表现。如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领域的纳微科技、博格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反应/储液/搅拌袋领域的乐纯生物、东富龙;培养基领域的奥浦迈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东富龙生物工程领域收入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上升的原因,就是下游客户对于生物反应器等技术门槛较高的工艺设备的国产化需求极大的提升,东富龙前期针对生物原液生产所开发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例如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在客户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所致。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土企业加速布局下,生物制药一次性工艺及设备已进入国产替代进行时,但业内提出,要想加速提升生物制药设备与耗材国产化和供应链的可控,逐步扩大国产替代市场,还需要从两方面寻求突破:一是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二是产品质量。

  在创新方面,其实当前国内做的产品,更多的是国际已有类似功能产品,因此,未来还需要开发出全球领先的、更符合客户工艺的设备和耗材。

  在产品质量上,国内行业整体还要进一步提升,以符合全球客户质量发展要求。其实,质量稳定性一直是生物制药耗材与设备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要想突破这一问题,分析人士建议公司能够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投入更多自动化、智能化产线设备来提升产品质量。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机构扎堆调研医药行业,“未来规划”“创新药进展”成热点线月份,医药行业获得机构扎堆调研,其中佐力药业、安科生物等迎来近百家机构调查与研究,新药业也接受75家机构调研。

  随着创新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医保谈判等国家多项政策朝着生物类似药物倾斜,国内生物类似药行业发展高歌猛进,包括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研发火热,有望抢占更多原研药的市场。业内预计,2024年将有多款重磅生物原研药被生物类似药替代。

  随着药企2023年度业绩报告的集中披露,医药外包服务行业企业也陆续披露2023年年报。当前包括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昭衍新药、泰格医药、凯莱英等多家药企都已经发布年报,那么2023年这一些企业业绩如何?

  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需要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工作的每个方面。制药装备行业作为制药工业的上游,也需要加强研发创新,切实降低客户成本。

  2023年,国产创新药2023年迎来了出海大爆发,甚至被业内视为国产创新药“出海”元年。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超过50笔,可统计的交易总金额累计约431.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6%。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